濟世

  1. 「救濟」是宗教團體的精神,類似活動從明朝、清朝、日據時代至光復時期,社會福利、社會服務本質並沒有改變。在現代稱為『社會服務』,傳統的說法是「濟世」,要明白民間宗教的社會服務必須 理解民間的濟世觀。
  2. 在清代鸞堂中,除了代天宣化外,也有濟世的項目,以施醫、施棺與貧困救濟等。
  3. 日據時期除了傳承之前鸞堂的代天宣化外,參與社會救濟也很多。日據時期受到日本政策影響,對救濟的活動呈現不同的方式,因此社會救濟並沒有限制、固定的對象及時間,完全視當時環境。
  4. 台灣光復之後,脫離日本人的宗教政策限制,對各鸞堂有較好的發展空間,由於經濟整體提升,國民所得增加,進入廟的人變多,香油錢也增加不少,讓廟宇在沒有經濟的壓力下, 增加對社會救濟的能力。
桃園中華真佛心宗教會進行社區免費的醫療活動。

關公數位典藏研究中心系統識別號1266
作品類型:扶鸞儀式
圖片大小:300×225pixel
解析度:300dpi
作品名稱:濟世
作品分級:一般大眾
入藏日期:2008/5/26
收藏取得方式:關公數位典藏研究中心拍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