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- 人透過儀式對神謙卑的請求:這些儀式包含佈五方、敬神、延壽斗科儀式、犒軍、謝斗、謝壇;在進行儀式過程中,只看到信徒對神的尊敬,而非對神的驅使。
- 人用尊敬的文字、語言對神溝通:信徒用語言、文字和神溝通,例如誦經時念出許多讚美神的話語,寫疏文向神稟報,文句也非常的恭敬。
- 神對人回應的象徵:在禮斗法會中,信徒參加的拜斗有其專屬的「斗」,祭拜星斗期待個人的斗燈明亮,增添個人元辰光彩,延年益壽;另外,在禮斗法會中的延壽斗科儀式,則可幫助信徒消災解厄。
- 人對鬼的回饋:在禮斗法會的最後一天,則有普施、甘露施食的儀式,這是信徒祭神之後也順便拜鬼,讓無主的孤魂野鬼也得到供養,象徵信徒分食給鬼的「兼愛」的宗教意涵。
歸納禮斗法會的儀式進行,可以明顯發現信徒在此儀式中,展現出對神充份的尊敬,無論是寫疏文告知神,還是持續的唸經懇求神賜福,整個儀式展現出人在神面前的謙卑;和韋伯指稱華人宗教儀式具高度巫的色彩完全不相吻合。在禮斗法會中,反而已經看到相當成熟禮敬神的宗教儀式,而沒有濃厚的巫術色彩。
關公數位典藏研究中心系統識別號11603
作品類型:禮斗儀式
圖片大小:300×225pixel
解析度:300dpi
作品名稱:禮斗
其他名稱:人對神的謙卑、人對鬼的回應、神對人的回憶
作品分級:一般大眾
入藏日期:2007/09/25
收藏取得方式:關公數位典藏研究中心拍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