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起源

太上老君發明五斗真經

根據五斗真經記載,此經典包含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斗經五本,此經典中說明太上老君(老子)降靈給張道陵,張天師「感應」老子後,在東漢永壽元年(西元155年)於四川成都寫成此經典。

星斗之母為斗母,斗母擬神化

對於星斗擬神化的想像,除了南斗、北斗轉化為具體神像之外,民間信仰也將星斗之母轉化為具體的神像,在台北松山慈惠堂拜斗儀式中,供奉的主神就是「斗母」。(照片中正、反兩面人頭神像者)

玄天上帝為北斗星的擬神化

道教又把北斗七星的崇拜轉化為「玄天上帝」崇拜,此神像又稱「真武大帝」。用一尊神像代表北斗七星,此尊神像左踩烏龜,右踩蛇,玄武即是烏龜與蛇的混合,其中烏龜生活在江河湖海(包括海龜),因而玄武大帝成了明朝的水神;烏龜有長壽的特質,因此,玄武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。

北斗星

北斗星高掛在北方天空,中國人對星產生自然崇拜,認為北斗七顆星有靈力,並將這七顆星擬神化,分別指北斗第一「天樞」宮陽明貪狼太星君,北斗第二「天璇」宮陰精巨門元星君,北斗第三「天璣」宮真人祿存真星君,北斗第四「天權」宮玄冥文曲紐星君…

南斗、北斗星擬神化

台北松山慈祐宮後殿頂層供奉北斗星神像。這是華人對北斗星信仰的擬神化,北斗星是屬自然崇拜,為了使信徒認識北斗星,乃將抽象的北斗星換化為具體的神像,讓信徒便於膜拜。同樣的情形也可以出現在南斗星。松山慈祐宮北斗星為黑臉的造型、南斗星塑像為白臉的造型。

秦始皇在國家祭典中已有祭拜南、北斗

在諸葛亮之前,中國祖先即有向星斗祈求延生追求長壽的史實,如(一)關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已有向北斗求治病的記錄,(二)秦始皇在國家祭典中已有祭拜南、北斗的史實,(三)漢高祖劉邦的宮人向北斗七星請求長命百歲,(四)孫權命道士向星晨請求延長呂蒙生命,(五)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擺延命七星燈向北斗祈禳延生。(摘引自蕭登福,2002,《道教與民俗》,台北:文津出版社,12頁。)

諸葛亮為了求壽擺設「延命七星燈」

羅貫中撰《三國演義》第103回〈五丈原諸葛禳星〉,記載諸葛亮(181—234年),為了求壽擺設「延命七星燈」,外圍佈置四十九盞小燈,向北斗星祈禳延生。因此,民間信仰中鸞堂系統的廟宇與道場,奉諸葛亮為恩師,拜斗時舉行的扶鸞儀式,偶爾會有諸葛亮降筆的鸞文。

張道陵為禮斗儀式制度化的發明者

禮斗俗名為拜斗,在道教科儀中稱為「朝真禮斗」,是道教及民間信仰非常重要的儀式,在東漢之前早已存在,張道陵(西元34年 -156年)創立道教後,以 北斗、南斗、東斗、西斗及中斗 等五斗經傳教,乃是第一位將過去漢族的民間信仰中崇拜星斗儀式制度化。